《破碎中的救赎呼唤》

 马六甲一名17岁中学生疑因考试压力及频遭责骂,用刀刺死熟睡中的母亲,以及试图阻止他行凶的哥哥,再刺伤试图反抗的弟弟。

 好几天当我思想这起案件时,心里无比沉重也心痛~这起家庭悲剧撕裂了社会的心,也暴露了人性深处的绝望与罪的深渊。作为牧者的反思与回应,我们需要以圣经的真理为根基,既正视罪的可怕,也不忽略苦难中的呼求。
 · 罪的现实与人性破碎:无人是「局外人」

 这起案件中,有人谴责少年「丧尽天良」,也有人同情他「长期压抑」。但圣经提醒我们:「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」(罗3:23)。罪不只是极端行为,更是人心中远离神的扭曲状态——无论是愤怒、苦毒、忽视,还是家庭中的言语暴力、关系疏离,都是罪的体现。少年行凶的导火线可能是学业压力、丧父后的情绪积压,或母亲的责骂,但根源是罪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未被处理,最终酿成悲剧。正如该隐因怒杀亚伯(创4:8),罪若不及时对付,会吞噬人心(彼前5:8)。

  · 福音的回应:在绝望中的救赎

 这悲剧令人痛心,但福音告诉我们:

  1. 神的审判与怜悯并存    神憎恶暴力,但也怜悯破碎的人。少年需承担罪责,但若他悔改,神的恩典仍够用(约壹1:9)。我们当为司法过程中的公正与怜悯祷告。

  2. 教会当成为这时代「哀恸者的家」    耶稣说:「哀恸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得安慰」(太5:4)。教会需陪伴受害者家属(13岁幸存少年),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。

  3. 预防重于补救:建立基督化的家庭    - 鼓励家庭定期进行「属灵检视」:是否在忙碌中忽略沟通?是否只关注外在成就,却忽视心灵的陪伴?

     - 推动「家庭祷告祭坛」,让神的话成为家庭的根基(申6:6-7)。

     - 父母花时间聆听孩子的情绪,避免怨恨积累,造成心理疾病。

      在黑暗处点燃福音的光 。这起悲剧是罪的恶果,但也提醒我们:家庭若没有基督作主,任何压力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。求主帮助我们在破碎的世界中回应并活出福音的盼望,让教会和信徒成为照亮每个破碎家庭关系的灯塔。